|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演講-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西洋文學的人物角色
輕舟已過萬重山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活動論講
>>
臺灣歐盟論壇
共
36
筆
為提升臺灣各界對歐盟暨歐盟政策的瞭解,建構臺灣產官學界暨公民社會間關於歐盟議題的對話平台,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自2010年起規劃辦理「臺灣歐盟論壇」。該論壇由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暨歐洲語文學程教授兼莫內計畫主持人張台麟教授規劃,並與國家圖書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以及東吳大學WTO法律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合作。2010年起為每月辦理,2012年改為雙月份舉辦,於最後一個星期五,假國家圖書館舉辦論壇。
顯示筆數:
20筆
40筆
60筆
節目名稱
出版/播出日期
播放範圍
簡介
2018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2018年歐盟政經發展之回顧與前瞻
2018/03/30
網際網路
CLOSE
2018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2018年歐盟政經發展之回顧與前瞻」,探討歐盟政經情勢議題。本論壇於3月30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文教區3樓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邵允鍾博士後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吳福成副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吳志中政務次長(外交部)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在英國脫歐、義大利國會改選、波蘭法治危機及普丁競選連任等歐盟政經走勢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的議題上,邀請學者專家對今年的歐盟政治、經濟、國際事務、社會以及區域安全及各個層面的發展進行回顧,並前瞻未來。 洪德欽研究員以英國脫歐與貿易關係之未來進行探討,英國啟動的《歐洲聯盟條約》脫歐程序,依規定須在兩年期限內完成與歐盟的脫談判。目前完成第一階段脫歐談判,英歐雙方發布聯合聲明,接續第二階段談判,將架構雙方新的未來關係,目前可能的模式包括: FTA模式以及WTO模式,期待英國與歐盟之共同智慧與理性決定,在第一階段基礎下,第二階段談判能有好的結果。 卓忠宏教授由義大利於3月4日舉行國會改選結果進行分析,他指出本次義大利選舉為近年來歐洲各國選舉縮影,呈現特色包括:中左派勢力衰微、極右民粹勢力興起、傳統左右兩派政黨聲勢下滑,取而代之是新興政黨支持率上升,同時也開始有年青政治家趁勢而起,可看出歐洲目前的世代交替做得相當成功。相對也反映出義大利目前面臨的困境,包括經濟面的困境,目前的聯合政府組成,成員各政黨之立場均持反歐元的立場;其次為移民問題,義大利目前為難民由地中海管道進入歐洲的移民路線之一,以歐盟目前推動建構歐洲邊境防衛隊,保護歐盟邊境之構想,需要調和各國司法與建構邊境防衛體系,目前尚屬建議階段,尚待會員國後續討論。卓教授認為義大利選後呈現出一個新政治形態,對歐元區與歐盟影響的穩定與發展需觀察。 邵允鍾博士後研究員以歐盟應如何回應波蘭法治危機為題進行報告,邵博士由歐盟執委會2017年12月20日決定對波蘭史無前例的採取制裁措施。由於該國政府與憲法法院間因為違憲任命憲法法院法官以及相關的掌控措施,引發雙方間之激烈衝突衍生之法治危機,因歐盟條約對共同價值的保障要求,若法治制度崩潰將影響歐盟整體,因此設置相關之保障機制,自2016年起正式向波蘭提出法治意見書,惟波蘭有匈牙利的支持,而無意有相關的改善作為,因此依據歐盟條約第七條之制裁機制,確認波蘭的情況將對歐盟之政經環境有相當影響,並且採取相關之程序。同時在2018年愛爾蘭法院向歐盟法院聲請預先裁決,並就波蘭的司法體系、違反性別平等之理由起訴波蘭法院,並且侵害司法獨立之情形,透過不同的法律途徑處理波蘭的法治危機。 吳福成副主任指出脫歐的英國,仍然可以串聯全歐盟共同抵制俄羅斯,也相對影響了全歐盟的團結,目前俄羅斯在非民主國家的選舉中,普丁的高票當選也呈現俄羅斯廣大人民與歐盟人民之間的矛盾,他認為這樣並不是好事,並且由俄羅斯近期與歐盟互動觀察,他認為,俄羅斯將尋求與歐盟開展正常的建設性合作,也指出在近期歐洲的氣候嚴寒,俄羅斯並未趁此時機截斷能源輸送,確保歐洲能源安全,也因此讓歐盟內部衍生出相關的矛盾問題;俄前特工中毒事件負面衝擊程度應是在可管控範圍之內,而克里米亞問題不會再是俄歐關係發展的致命性障礙,綜觀近期發展,俄歐相互制裁的困局露出了曙光卻又蒙上陰霾,吳副主任也呼籲,在現階段我國與歐盟與俄羅斯之間,仍需要維持一個和諧的關係。 吳志中政務次長(外交部)指出當前歐洲發展有相當多的不確定性,就政府立場而言,Briexit對臺灣而言,歐盟市場遠遠大於中國,臺灣和歐盟之經濟規模而言,其經濟規模和瑞典相同,臺灣與歐洲為類似的,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國家利益,少了英國的歐盟,也讓歐盟反省其運作方式,思考制度化確實會碰到現有的瓶頸,歐盟地區的人民所面臨的現況,歐盟的運作之成本相當高。以韓國對美國的貿易談判而言,韓國在鋼鐵業方面的貿易背後付出相當的代價,然而在國內的環境中,國人不見得能接受我國因為談判付出代價的合理性。回歸到共同的問題,就是大家對於未來發展的共識與遠見,並且有相當的普世價值,在亞洲各國之中,民主的發展在臺灣是逐漸發展起來,同時沒有一個華人世界像臺灣一樣,在民主發展方面走在先端,同時也獲得歐洲的認可,對未來有共同的想法。 2018.4.13更新
2017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英國脫歐困境與歐盟政經統合發展
2017/12/08
網際網路
CLOSE
2017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英國脫歐困境與歐盟政經統合發展」(Brexit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Future of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探討英國脫歐所面臨之困境與歐盟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之相關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12月8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文教區3樓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羅至美教授(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楊三億副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沈臨龍先生(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副董事長)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指出從英國脫歐至今對歐洲的經濟已產生重大影響、歐盟組閣不順利的情況也持續延續,並且與歐盟政經統合方面背道而馳。就歐盟未來政經走勢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的議題上以及對於臺灣會有如何思考的方向,值得深入探討。 羅至美教授談及不論就政治與經濟條件而言,歐盟都明顯比英國佔據談判優勢,英國未來政情會有如何的變化,現狀難以意料。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留歐的民意已開始超越支持脫歐的民意,儘管雙方差距仍然不大,但顯示民意已經在逐漸轉壞的經濟環境中,出現反轉的跡象。 楊三億副教授認為,英國脫歐議題影響歐洲整合因素甚大,無論從國家大小、軟硬實力、影響力角度來說,英國無疑為歐盟中舉足輕重的會員國,然而近期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洪對談判進度、英國分手費、何時進入第二階段談判等議題表達各自關心,顯然歐盟內部意見整合仍有諸多挑戰。 沈臨龍先生指出英國脫歐後景氣外熱內冷,2018年持續溫和走弱,英歐雙方對過渡期間安排有高度共識,可降低失序脫歐風險。因此預測英國未來經濟是溫和且平穩的。整體而言,脫歐過程波折難免,但失序脫歐風險降低、英鎊走穩,將提供歐元走強空間。 2017.12.23更新
2017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德、法大選與歐盟政經新走向
2017/10/27
網際網路
CLOSE
2017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德、法大選與歐盟政經新走向」(The German Ele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探討德國、法國大選與歐盟政經情勢議題。本論壇於10月27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文教區3樓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廖揆祥副教授(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陳華玉局長(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前駐德大使)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指出由於歐洲局勢的快速變遷及政局明顯動盪不安,德國的角色成為大家關注且討論的焦點,但隨著梅克爾邁向四連霸的執政之路,且歐洲法、德兩國的領導人都認同歐洲統合的基本理念與價值,讓歐盟會員國在未來發展仍可有樂觀的期許。值得一提的是,梅克爾曾表示樂見歐盟儘速完成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值得繼續觀察。張教授也分析德法領袖了解川普的不可預測性,所導致的某美歐關係困難,及敘利亞內戰的停戰結果牽動的難民問題,在8月24日歐非高峰會議中,與查德、尼日合作,增加境外難民安置熱點;此外,張教授認為,梅克爾連任後,除了對歐盟統合有正面影響之外,也將維持對中國與對臺灣的務實態度,儘管有「一個中國政策」,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是歐洲對中國技術轉移最多的國家,然而在德國工業4.0的推動下,臺灣亦可利用德國對中國在技術轉移的競合關係中,取得臺、德合作的正面機會。 廖揆祥副教授談到歐盟自從歐元危機以來,各種大型危機緊接不斷,德國對於歐盟的政策與主張因為牙買加聯合內閣的組成,也就是代表梅克爾繼續擔任聯邦總理,因此德國的歐盟政策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動,對歐盟的穩定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對於其他反歐盟的歐洲國家,右派民粹政黨近期的發展有相當大的鼓舞作用,這或許是歐盟未來必須面對的另一個更大的議題。 卓忠宏教授由2017年9月的德國大選,認為困擾歐盟的移民問題,在這兩年會員國大選中一直是選戰焦點,移民從國際關注的人道危機,演變成會員國之間反全球化、反歐盟的操作手段,後果將可能撕裂歐盟治理。而2017年的德法會議討論的合作協議,在於英國脫歐談判立場、歐盟財經整合與移民及國防安全。卓教授進一步分析難民進入歐洲的三條路徑,以及希臘深為調控難民入境歐盟邊境國家,卻缺乏作為帶來的棘手問題。要杜絕移民來源,卓教授指出其根本是要如何穩定北非、近東局勢,以歐盟合作建構自身邊境防衛力量,恢復當地的穩定及經濟,並有計畫給予收容難民職業訓練後引進,解決勞力短缺、文化相異融入社會之移民課題。 陳華玉局長以過去派駐德國大使的經驗,見證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於1993年簽訂馬斯垂克條約,歷經歐盟統合與歐元貨幣整合階段的社會變化;並分析強調德國現今推動工業4.0主要目的,在於以自身工業技術與中小企業之穩固力量,重新取得經濟與技術領先優勢。陳局長說明德國開放難民政策,由起初的各國稱讚,到德國在2016年的恐攻與聖誕的暴亂問題挑起人民對難民不安情緒,影響基督民主黨選情結果,並解析梅克爾在開放難民政策背後重要的經濟意涵。此外,陳局長在結語中指出,即便臺、德無邦交,但在多數的國際組織中,對臺灣的加入都給予支持的力量,因此在梅克爾連任後,臺德之關係不會有變化。 2017.12.23更新
2017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英國脫歐與歐盟共同防務政策之走向:機會或挑戰
2017/08/25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7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英國脫歐與歐盟共同防務政策之走向:機會或挑戰」(Brexitand the Future of the European Common Defence Policy),邀請歐洲研究學者與專家針對英國脫歐對歐洲地區區域安全等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8月25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林子立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政治學系)、陳蔚芳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劉書彬教授(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洪美蘭教授(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英國脫歐後,西班牙恐佈事件涉及到反恐國家之間的資訊交換,法國與西班牙連手與各界密切聯繫,打擊犯罪盡量排除恐怖攻擊的可能性。本次邀請論壇學者分享討論就德國、俄國、英國不同面向在共同防務政策的前景與挑戰。 林子立助理教授以「The elephant in theroom of the CSDP」引言英國在脫歐後防務發展是與正面還負面?過去的NATO有英國扮演歐盟與美國之間的橋樑,如果缺少了英國,歐盟的防衛能力會下降,歐美之間的聯繫也受到負面影響,歐盟的防務角色也會與NATO重疊,當今歐盟各式安全危機如此巨大,英、法、德繼續在廣泛的歐洲防務工作緊密合作相當重要。 陳蔚芳助理教授談到歐洲安全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概念,隨著主體的不同,所要維護的價值與目標也就不同,英國脫歐是機遇也是挑戰。呼應「歐盟全球戰略EUGS」的戰略構想,在共同防務政策上應高安全戰略中的比重。而美歐能否就北約與歐盟的分工達成共識,更是共同防務政策是否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劉書彬教授以德國國防政經局勢為主軸,談及在德國國防白皮書中,已重啟「歐洲防務共同體」的構想,正從一個民事力量轉換承擔更大國際安全責任的力量,但因外部因素牽制,歐洲共同防務能走遠必須還要有難民政策的調整、並加強德、法兩國的合作,再者法國財政是否能承擔?目前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洪美蘭教授指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全球戰略」應強調安全與發展的關聯性、並提出「整合型途徑」打擊恐怖主義、加強防務合作,然而重要的關鍵還有50億歐元預算排擠的財政政策等因素。 2017.9.28更新
2017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歐洲民粹主義/極右政黨的興衰及其對歐盟政經局勢之影響
2017/06/23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7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歐洲民粹主義/極右政黨的興衰及其對歐盟政經局勢之影響,邀請歐洲研究學者與專家針對2017歐洲大選年選後對歐盟政經發展影響等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6月23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張心怡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張孟仁助理教授(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發表論文(依發表序)。 張台麟教授就本次論壇主題的制定原因,分享近期的觀察,他指出,民粹主義與極右政黨的發展,在歐陸並非新興意識,然而因最近的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川普主張的保護主義擴張,因此讓民粹主義與極右政黨有發聲的機會。因此藉由本場次透過對民粹主義與極右政黨的定義、興衰的觀察、反全球化及難民移民等議題來觀察極右派的特色。張教授也指出,國內媒體在歐盟觀察訊息略為片面,由於極右政黨的興衰無法在選舉上立即表現出來,例如法國疑歐派政黨領袖勒朋(Le Pen)在今年度的法國總統大選上失利,往後的發展可持續關注,張教授呼籲各界應透過更多管道之資訊瞭解歐盟的發展,避免受片面資訊影響判斷。 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以極端政黨在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發展為題進行說明,分析極端政黨在歐洲近幾年的發展情形,並就歷史背景與該國悠久的殖民文化解釋西、葡兩國沒有極端政黨的緣由,以及社會對外來移民的接受度,或許是因為兩國才稍稍從債務危機中恢復,政策重點還在經濟。且兩國皆非傳統移民國家,左右兩元對立並未在伊比利半島內部發酵,這對兩國、對多事之秋的歐盟來說,應是好事。 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則以德國極右主義、極右民粹政黨興衰、其對歐盟政經局勢影響為主軸,分析德國基本法中對「極端」的界定,列舉1949年後普遍認定的極右政黨,並由民粹主義的意涵與本質探討從80年代中開始相繼在西歐國家展露頭角的右翼德國民粹型政黨與其他政黨的差異。 張心怡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以1998年Paul Taggart’s發表之論文探討疑歐派的發展,並觀察英國疑歐派政黨—獨立黨的發展與演變,由1945年至2017英國主要政黨(保守黨、工黨、自民黨等)的得票率分析,分階段說明獨立黨的發展起落,她指出,疑歐主義並非英國獨有現象,歐債危機與南歐國家人口湧入等相關社會經濟問題,爭取了不少疑歐支持者,但脫歐之後的情勢也是該黨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方向。 張孟仁助理教授(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 引用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教授米勒(Jan Werner Muller)對民粹主義的定義、以及義大利的政治評論家Aldo Giannuli曾在義大利知名期刊Focus上寫出幾項,歸納出義大利內部較符合民粹運動的特徵。再由義大利甫結束的地方大選,觀察民粹主義勢力自2008年起的興衰因素,並就歐洲右派民粹主義與義大利的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與北方聯盟、力量黨針對歐元、歐盟與移民等議題立場異同進行分析,並對選前與選後的人民選舉考量提出他的看法。 張台麟教授在綜合座談中感謝發表人論文準備上的用心與投入,也針對法國選舉之選舉規範、陽光法案與利益迴避議題提出看法,同時呼籲政府部門在歐盟政治變遷之際,也需多對歐盟在貨幣整合、經濟、貿易與選舉行為的運作架構方式多所瞭解,以免將我國對歐洲之間經貿、產業發展的關係僅以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與立場對話,同時須平衡對美與對歐盟的關係維繫,重視資源分配的重要性。 2017.6.30更新
2017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法國總統大選與歐盟政經局勢新走向
2017/04/28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分享近期的觀察,他認為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果中間派馬克宏出線,表示選民願意給新路線。極右派勒朋的得票率高出自己和父親過去紀錄,顯示「領導風格成功的轉變,給人印象不如以往極端」。另外,本次投票創下許多歷史紀錄,並有許多新特色,值得持續關注。張教授並感謝在場的多位(駐外大使)、歐洲與國際研究教授以及學者專家參與。 王思為助理教授(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介紹法國大選新的制度面,其中具有法國國籍者之成年人,應向當地選區的市政府申請登載於選舉人名冊中,才有資格成為本次總統大選之合格選民;要成為總統候選人的資格必須獲得 500 位以上的民選公職人員連署支持。為了不希望法國的總統選舉淪為不公平的金錢競賽,總統競選活動的經費受也到嚴格限制,候選人也禁止於電視或電台播放競選廣告,法國對於選舉嚴格的規範媒體,盡可能讓選舉趨於公平。 黃琛瑜副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就英國能否順利脫歐?英國應如何脫歐?兩個關鍵問題,作一討論。英國脫歐有相當多的變數,舉例而言:協商結果是否能獲得英國國會通過、蘇格蘭「脫歐」前需先「脫英」,以及2017年6月8日英國國會大選的結果。英國如何脫歐,可以參考梅伊政府上任逾半年,正式提出之脫歐白皮書—「英國脫歐與英歐新夥伴關係?,該項白皮書中,指出英國脫歐的12項優先考量與策略,確保英國為科學與創新的最佳地點、合作對抗犯罪與恐怖主義、以及達成平穩與秩序脫歐。 楊三億副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以近期歐洲的多元局勢,分析中東歐國家最新情勢。舉例波蘭近期國內左右政治紛擾不斷,自從 2015年法律與正義黨政黨執政以來,該黨推出諸多右派政策,相較於波蘭與匈牙利,捷克與歐盟相處的情況較溫和許多,雖然捷克也反對歐盟難民分配政策,不過在其它議題項目,捷克的立場就緩和許多。另外要理解中東歐國家親歐或疑歐立場,一個主要的判斷依據就是分析這些國家與歐盟的親疏遠近關係,以是否支持與歐盟的各項政策整合來定位這些國家與歐盟的親疏遠近。 王服清副教授(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因故臨時不克前來,由張台麟教授代以導讀,並呼籲我國能在行政命令明文規範,及檢驗標準能依公正可信的科學証據來訂定符合國際食品檢驗之標準,建立公平客觀的肉品輸入審查流程及管制。
2017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川普總統上台後對歐美關係之影響
2017/02/24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7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川普總統上台後對歐美關係之影響(President Trump and the Future of th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邀請國際事務研究之學者與專家發表相關議題論文,由川普、俄羅斯與歐洲的角度,分析前者就任以來的彼此間的互動,對歐洲、俄羅斯與美國間的影響。本論壇於2月24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所)、趙竹成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陳勁講座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系)、葉國俊教授(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位學者與談。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分享近期的觀察,他認為川普上臺,美歐關係整體似乎即將改觀,川普對於歐洲的特殊思惟,也給了歐洲人一個機會,再度嚴肅思考歐盟統合的雙方原有合作基礎與原則,未來發展值得大家關注。張教授也強調,就臺灣的立場而言,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經貿層次與歐元的角度觀察臺灣與歐盟的關係,對於歐盟與臺灣的未來發展有信心。張教授並感謝在場的多位(駐外大使)、歐洲與國際研究教授以及學者專家參與。 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則由統計數據分析2012至2015年間的歐美貿易概況,並且解析歐美貿易合作的組織架構與相關協定,並探討歐美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的現在與未來川普政府的可能作為,並由中觀察臺灣在川普政府對外的貿易政策中該如何因應提出建議。 趙竹成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則將觀察角度轉到俄羅斯與美國,他指出川普被認為是親俄羅斯的美國總統,趙教授觀察,川普的外交與國家安全政策可能會對「北約-歐盟-俄羅斯」的三邊關係產生難以預期影響,趙教授也列舉川普與普亭近期在新聞媒體中,公開回答彼此問題的相關新聞內容,並分析俄羅斯在2016年11月發布的最新外交政策概要,與對美國的外交態度。趙教授強調,美俄關係的改變,不僅將對兩國間的競爭關係產生影響,也牽動俄羅斯周邊如烏克蘭、北約成員國間的地緣政治與戰略壓力。 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則由德國與歐盟的角度,從政治與社會、經濟與貿易、軍事與安全等面向,探析川普上臺後的各種行為對國際社會發出令人不安的政策信號,對歐洲與國際情勢發生的影響與未來發展。他認為未來的美歐關係還是有一定的軌道可循,雖不至於地動山搖,但調整是不可免的,歐洲必須先未雨綢繆、自力自強。鍾副教授指出,今年歐洲的選舉包括3月中的荷蘭國會選舉、5月間的法國總統選舉以及9月德國的國會大選。德國總理梅克爾未來即便連任,其地位與角色可能被弱化;在貿易與經濟方面,由於德國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順差經濟體,因此美國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的態度,將影響美歐的多邊貿易體系;而在軍事與安全方面,美國政府對於關係歐洲安全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參與立場未明,成為歐盟國家在軍事整合上面臨的挑戰。 陳勁講座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系)以長期的觀點來看,歐洲比起美國經歷了三、四百年的歷史痛苦經驗,所以在官僚和學界是穩重許多。美國與歐盟相互投資比例在60%以上,如果美國對歐洲有強烈的要求,中短期營業額的損失必定使美國本身官員、立法者對白宮施加壓力。再者,一個國家的安全政策不只有軍事裝備,氣候改變等其他因素更是重要。未來軍事發展上不會因為川普的狂言,而有什麼重大改變。 葉國俊教授(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討論英國離開了歐盟,歐盟本身的所得會不會受到負面的影響?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學者都認為會受到負面影響。所以簡單一句話就是兩敗俱傷。但衝擊畢竟只是短暫事件,終究要回復穩定狀態,政策要考慮的是長期因素。例如,核心物價指數必須去除食物與能源價格,否則經濟政策會產生偏誤。
2016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2016年歐盟政經發展之回顧與前瞻
2016/12/02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6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2016年歐盟政經發展之回顧與前瞻(Review and Prospect of European Union in 2016)」,邀請歐洲研究學者與專家,回顧2016年歐盟政治與經濟情勢,及其如何影響歐盟未來發展等相關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12月2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張福昌副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何秉樺助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通識中心)、周桂田教授(臺灣大學國發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本次邀請詹長權教授(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歐盟在英國脫離歐盟之後局勢變化多端,將由政治面向、財經面向及氣候環保議題為主軸,邀請論壇學者分享討論。並感謝在場的多位駐外大使、歐洲與國際研究教授以及學者專家參與。 留學德國的張福昌副教授認為2016年是「歐洲統合最挫敗的一年」。歐盟機構近年來除了歐債危機、還有難民、移民危機等議題,一直受到檢驗及討論,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難民政策上承認錯誤,並重新調整「歡迎政策」的策略,創造基民黨(CDU)內部團結,已經明顯發揮穩定基民黨的效果。其中有利於梅克爾在未來選舉的關鍵因素在於:民調略微上升,在黨內順利成為角質連任之候選人,並與基社黨(CSU)修好,製造CDU+CSU團結形象,同時社民黨(SPD)無強勁的競爭對手,並防止柏林「紅紅綠」效應擴散。 何秉樺副教授以英國在舉行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歐元可能會帶來的問題進行探討。何教授認為短期內英國在正式脫歐前仍享有歐盟會員國免關稅之優惠投資,但歐元區對英國之出口會因相對匯率較高而減少,另一方面,投資者信心不足,加上刺激出口因素,升值可能性不高。而長期展望只要經濟規模接近,使用歐元此單一貨幣所創造之貿易利得彌補貨幣政策無法使用之問題,貨幣一體化是歐盟整合最重要的一部份,歐元依舊可維持國際重要儲備貨幣之地位。 周桂田教授探討氣候能源在全球與在地社會的典範轉移。全球後COP21決議走向綠色經濟、降低或終止化石燃料補貼,轉向碳金融、碳價格趨勢、碳足跡產品要求。周教授認為臺灣需重塑全球化架構下的氣候與能源轉型戰略思維。全球各國目前處於減碳架構下的能源燃料轉型、產業轉型與空污治理轉型之三螺旋運動。任一國家若能快速的從舊有的經濟社會模式轉型到綠色的經濟與社會模式,將能夠引領全球的發展趨勢。這也是目前臺灣需要脫胎換骨的重要方向。 詹長權教授以全球化指標分析臺灣當前應有的國際觀,例如日內瓦是目前世界上重要國際交流地區,歐洲人對各項議題的態度與內在價值的洞見,是臺灣可以參考並思考如何內化為臺灣價值依據,詹教授也以歐洲與美洲對食品安全標準的著眼點不同為例,認為臺灣應該如何有自己的新格局,除了看見周邊的國家,還必須掌握區域性及全球性的國際架構並理解世界的變化,發展全球化的思維,而非侷限於地區性或地方性,並且在歐洲找到美國找不到的機會。
2016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英國脫歐與歐盟政經走向
2016/11/04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6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英國脫歐與歐盟政經走向(The Brexit and Its Impacts o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邀請與會學者,就英國、德國與法國在英國脫歐後,歐陸的經濟、外交與軍事安全等議題,特別說明歐盟在脫歐公投後複雜多變的情勢與未來方向的影響,討論相當淺顯廣泛。本論壇於11月4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葉國俊副教授(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張嘉斌副教授(文藻外語大學德國語文系)發表論文(依發表序),本次原邀請立法委員吳焜裕博士擔任與談人,因國會臨時事務不克出席。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歐盟在英國脫歐之後的衝擊與影響瞬息萬變,同時也呼籲我國官方與各界重視歐盟重大條約,如里斯本條約的繁體譯本,倡議催生一份官方翻譯版本,方能就外交與政治層面掌握話語權,避免僅有簡體字版本,造成翻譯與認知上的差異。並感謝在場的多位駐外大使、歐洲與國際研究教授以及學者專家參與。 本次論壇學者以不同的歐盟國家政經情勢為基礎發表論文,留學比利時的葉國俊教授由歷史角度觀察歐元的演進與經濟發展,指出歐盟是對臺最大的投資國際組織,而臺灣對歐盟的重視程度,相對於持續關注但尚未加入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顯有差異。他表示英國與歐洲各國歷史背景不同,以及英國內部對於加入歐盟承擔的責任義務歧見,對於歐盟相關問題,在脫歐前後仍需投入大量時間與注意力,整合內部意見,及與歐盟間的相關事務。此外也透過德國中央銀行總裁Otmar Issing對歐元抱持寬鬆想法,討論歐盟與歐元區可能的因應政策,認為「歐元紙牌屋」將撐不過下一次重大衝擊,由於歐元是成本大於效益的財政工具,成立主要目的係維繫歐洲的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且財政替代政策無民意基礎,如何防止歐元區的崩解,短期必須付出高昂成本措施因應。他也提出法國的經濟學者Thomas Piketty則抱持嚴謹的想法,認為應該舉行泛歐洲會議來解決整個歐洲國家的債務問題。 留學德國的張嘉斌副教授則指出,英國在外交、安全與防衛政策方面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在歐盟的相關方面均扮演重要角色,也在對烏克蘭危機中,積極代表參與對俄羅斯的直接協商與結合歐盟經濟制裁手段,張副教授認為,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全面而深刻,削弱了歐盟的軍事行動、全球外交與危機處理能力,同時在脫歐後主導歐盟對俄羅斯的強硬制裁方式可望減緩,美國對歐盟的關係將因為失去英國這個重要的策略夥伴,需要策略性的尋求其他歐盟國家支持,相對的英國也失去連結美歐的戰略意義,牽動範圍與層面甚鉅。 由於與談學者未出席,因此邀請在場的前駐外大使參與討論,呂大使認為臺灣的進步是不一樣的,惟在臺灣官方與歐盟的溝通可以再加強,並提醒在英國脫歐後如何續簽對英國、歐盟因應申根條約,保障人民在歐洲簽證的相關權益;邱大使解析英國脫歐情勢,指出英國的民族性相對的忠誠度不足,因此在最關鍵的時機做出最有利於國家的決定。 張台麟教授則由生活面與外交層面解讀,指出英國脫歐對臺灣的直接影響,衝擊文化與教育,學費將更貴,「伊拉斯謨計劃」也受影響;另外,在外交方面,歐盟普遍瀰漫著一種對歐洲領導者普遍決策能力不足、沒有魄力,反而欣賞普汀的領導魄力與公關能力的氣氛,對俄羅斯的緊張關係可望驅緩;而緊接著在2017年4月即將進行的法國總統大選,由於初選的各種訊息凌亂,因右派沒有約束力、左派是現任執政互拱候選人、極右派有移民、難民、恐怖主義的的政見,選舉氣氛弔詭。最後,張教授也表示,歐盟2003年以來持續對臺提供各項歐盟研究資源,同時在歐洲以展現聯盟在和平與安全上的核心價值,對歐盟未來的發展,仍投以樂觀看法。
2016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當前歐盟政經發展之困境:危機或轉機
2016/09/30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6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當前歐盟政經發展之困境:危機或轉機」,邀請與會學者,就西班牙、英國、義大利與烏克蘭近期與未來的政治動向,探討前述國家的動態對歐盟現今與未來方向的影響,討論相當深入精彩。本論壇於9月30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林子立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政治系客座)、張孟仁系主任(輔仁大學義大利文助理教授)、洪美蘭教授(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吳志中政務次長(外交部)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歐盟目前處於不確定、有危機的氛圍之下,面臨難民、失業、國家安全等一連串衝擊,於9月16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召開英國脫歐後的首次歐盟27國臨時高峰會,提出未來歐盟的努力方向,包括因應難民潮、邊境管制,以及國防安全等議題,在英國脫歐的衝擊下,27國共同積極為歐盟共同努力,並且透過西班牙、英國、義大利與烏克蘭的角度,從整體與個別面向觀察歐盟,同時也感謝在場的多位駐外大使、國際研究教授、外交部歐洲司司長與科長等,以及到臺灣研究的海外學者參與。 本次論壇學者以不同的歐盟國家政經情勢為基礎發表論文,其中,西班牙的二次大選情勢觀察,由於國會席次在選後消長,同時4個主要政黨與政策主張南轅北轍,學者也預估能組成聯合內閣的排列組合,並指出大選後的僵局對國家憲政局勢發展並非好事;另外,學者也指出,對於英國而言,由於英國貧富差距非常大,年輕人希望留在歐洲,老年人選擇保留傳統文化光榮,很大的比例人民認為應該留在歐盟,然而在今年6月23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凸顯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人,對於歐盟陷入經濟困頓後的疑歐派思維,同時反映了英國缺乏對歐盟的認同感,同時也對經濟問題的憂慮;然而,就歐盟會員國民的民調發現,相較於偏向不支持歐盟的英國公投脫歐,義大利則有近6成的支持率,同時也順勢成為歐盟成員國的第三大經濟體,學者也觀察,義大利執政政府今年10月將舉辦的修憲公投,也牽動政黨的輪替,同時歐盟的難民與振興經濟政策,也將對義大利脫歐或留歐的內部意向產生影響。除了由歐盟內部探討歐盟未來走向,亦有學者針對烏克蘭的政治層面談到文化層面,指出歐烏整合的內部挑戰,包括民主危機和代議制度失能、會員國間因不公平競爭產生的歧見,以及烏克蘭內部的分裂與團結問題。 本次擔任與談人的吳志忠次長以全面評論的觀點提到歐盟目前面對的危機,包括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共同政策等,認為歐洲聯盟的價值,以及其超越國界與主權等議題的代表性,對於人類社會與政治的發展而言相當重要,並且也提及歐洲人民對於「團結(solidarity)」意義在於共同協助弱勢的解讀,對歐盟未來的發展仍有期許。即使面對危機,相信歐洲人民對「團結」的堅持,例如法國有「團結稅」大家在一起幫助弱勢這方面有一定的堅持。雖然經濟拮据幫助貧困會有問題,希望歐盟能持續下去,超越國境與邊界、主權。
2016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荷蘭公投否決歐烏協議與歐盟政經發展
2016/05/27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6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荷蘭公投否決歐烏協議與歐盟政經發展」,邀請與會學者,就荷蘭於今(2016)年4月6日舉辦公投反對歐盟對烏克蘭結盟協議,分析投票之贊成與反對的背景、現況與對歐盟影響,以歐盟對會員國與對俄國、美國之政經、戰略議題等角度,觀察荷蘭公投各面向意涵,討論相當深入精彩。本論壇於5月27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趙竹成教授(政治大學民族系)、吳福成副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郭崇倫副總編輯(聯合報國際新聞中心)、陳勁教授(成功大學政治系)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說明歐盟與烏克蘭的結盟協議的簽訂背景與過程,並依程序經各會員國批准;而較為特殊的是會員國之中27國同意,而荷蘭政府在努力與民意折衝下,「是否同意歐盟與烏克蘭的結盟協議」的諮詢性公投結果仍未通過;其中贊成比率38%、反對比率62%,其結果實際影響歐盟與烏克蘭的協商與合作步調,但另一面也給面臨恐怖攻擊、移民與債務危機的歐盟一個喘息機會,舒緩歐盟整合過快的政經與社會壓力,相對的,也由俄羅斯的相關動作看出其對烏克蘭的企圖心與對歐盟的不滿。 本次論壇學者發表論文,分析歐盟對於「東方夥伴」架構的協議與規劃,檢視烏克蘭的對俄關係、內戰衝突、經濟復甦需求、軍事競爭與政權貪腐的情況下,會員國對於烏克蘭協議的猶豫因此浮現;其次,學者也指出,歐洲各國對歐烏協議疑慮的深層因素,包括移民湧入富裕的歐盟國家、與俄烏軍事衝突的牽扯之反彈、反思歐洲價值以及難民、恐怖攻擊以及債務等危機,透過現在的網路媒體助長疑歐、反歐盟的意識崛起,同時荷蘭的公投結果,更將影響今年6月23日英國的「脫歐」公投的反對歐盟聲浪;而歐盟、俄國、烏克蘭以及北約之間在經濟、政治與軍事上的多方競合,以及兩個歐洲—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預期將在「尋求安全合作和避免對抗、雙邊經貿則繼續深化」的情勢下繼續發展。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到本次論壇完成2016年上半階段,並將於9月30日起繼續下半階段,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
2016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英國公投與歐盟政經走向
2016/04/29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6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英國公投與歐盟政經走向」,邀請與會學者就英國將於今(2016)年6月23日舉辦歐盟公投(EU Referendum),分析該國政治與社會現狀,以及維持或脫離歐盟後的政經治理走向,透過英國、中東歐與社會、環境議題等角度,觀察與預估歐盟與英國在公投後的未來發展。本論壇於4月29日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李俊毅助理教授(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楊三億副教授(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王啟明副教授(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依發表序),並邀請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表示歐盟此刻面臨多事之秋,除歐盟境內遭受恐怖攻擊之緊張氣氛尚未消散,大批湧入的移民與難民造成歐盟各國面臨經濟與社會壓力,加上6月下旬即將舉辦的英國脫歐公投,需要特別關注未來發展,因此本次邀請之學者專家,盼望藉由論壇這個平台來提供最新的訊息與分析。 本次論壇學者發表相關論文,以英國政黨政治、中東歐與社會、環境議題等角度,其一係透過由現代與傳統的政治哲學理論「新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分析英國、德國的政治理性脈絡,揭示英國目前面臨脫歐議題衍生的新自由主義國家之病徵,藉由政治與經濟治理與干預手段的自由程度,來區隔兩種理論的分野,分析目前英國的政治外交情勢,並且透過近期面臨的國內移民與經濟問題的英國選舉結果,印證政黨政治引發人民不滿後的投票趨向。其二,由於中歐在後冷戰時期的社會民主化步伐,與臺灣近似,因此也由曾旅居東歐的學者,分析目前英國境內大批移入中東歐移民,對舉辦脫歐公投後所引發之效應進行分析。其三,與會學者也針對歐盟2020策略中有關空氣污染治理政策脈絡,透過歐盟《2030氣候與能源政策架構》及汽車廢氣排放標準的制訂,分析世界各國以及歐盟自身的排放標準差異以及歐盟的環境政策脈絡。本次論壇末了,與談學者綜觀本次的脫歐公投,表示英國的公民素養相當成熟,且外交政策趨向現實主義,由於受脫離歐盟後衍生的高度政經不確定性,亦將高度影響社會大眾,並左右英國公民投票行為趨向保守。
2016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西班牙大選及歐盟政經走向
2016/03/25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6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就西班牙於2015年年底大選後的後續發展,以及近期歐盟經濟治理、難民政策等三個面向,展望今後歐盟國家社會、政治與經濟變動。本論壇於3月25日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主題為「西班牙大選及歐盟政經走向」。本論壇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湯紹成研究員(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羅至美教授(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依發表序),並邀請楊念祖諮詢委員(國家安全會議)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表達臺灣歐盟論壇對3月22日發生在比利時的恐怖攻擊事件的憤慨與譴責,並對法國、布魯塞爾的恐怖攻擊受害者與家屬表達哀悼之意,並且歡迎來自法國、西班牙與以色列的外賓;張教授也表示歐盟雖然與臺灣在地理上有所區隔,但是仍然對於臺灣的學術研究與實務可透過相關計畫協助。最近歐盟面臨移民、難民政策、經濟治理緊縮以及英國退出歐盟公投以及恐怖攻擊等棘手問題,造成歐盟國家間的政治與經濟產生影響,,盼望藉由論壇這個平台來提供最新的訊息與分析。 本次論壇學者發表相關的論文,對2015年12月20日西班牙大選後的後續發展、德國與西班牙的難民政策,以及歐盟經濟治理的分析進行探討,學者對於西班牙選後的政治僵局、未來的經濟政策走向以及加泰隆尼亞獨立的問題提出觀察;也指出,德國與西班牙對於難民政策間,人民對於難民移入產生之社會安全、政策與經濟的看法呈現的差異進行分析;另外也就歐債危機造成2014年後歐洲央行進行的財政撙節,以及在高失業率背景下,德國對勞動市場進行結構性改革後的成功經驗輸出到歐盟各國後,所衍生的相關問題以及輿論界與學界的批評與檢視進行分析。 臺灣歐盟論壇的定期舉辦,將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本次論壇討論相當熱烈,本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dava.ncl.edu.tw/SecondCategory.aspx?SubjectID=Subject15&id=129),本次的論壇影音內容將於製作完畢後開放,敬請期待。
2015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2015年歐洲聯盟政經發展之回顧與展望:巴黎恐攻後的省思
2015/11/27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2015年第6次臺灣歐盟論壇,就歐盟在2015年的經貿政策、歐俄關係、恐怖主義、氣候變遷等面向探討歐盟國家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論壇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洪美蘭教授(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張福昌副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盛盈仙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政治系)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周慶龍副司長(外交部歐洲司)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今(2015)年在歐債危機、外交、難民安置與恐怖攻擊等各項重大問題籠罩下,新任歐盟執委會主席跟行政團隊間面臨磨合,也需要在一年的末了,對今年的歐盟政治、經濟、國際事務、社會以及區域安全及各個層面的發展進行回顧,並前瞻未來。 本次論壇學者發表相關的論文,對2015年歐盟經貿發展與新貿易政策、歐俄近期國際事件與歷史、外國恐怖主義戰士的成因,以及歐盟氣候變遷政策進行回顧與展望。學者指出,今年的歐盟經歷了同時而來的危機,包括希臘債務危機的後續協商,加上失業率未明顯的攀升,導致歐盟境內安全問題,部分處於社會邊緣的弱勢族群青年,被恐怖主義組織吸收,加上最近進入歐洲的難民等社會問題,最終造成一系列的恐怖攻擊事件;此外,有關俄羅斯在歐盟對外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烏克蘭危機起,也成為引發歐俄最近雙邊的經濟制裁的導火線,在冷戰後由歐俄經濟合作,因積累已久的能源銷售利益產生對立,也陸續衍生了俄與周邊國家的幾起國際衝突事件;此外,有關臺灣與歐盟關係重大意義的「歐盟對臺雙邊貿易協定」與21屆巴黎氣候論壇(2015 Paris Climate Conference, COP-21)(COP-21),也是本次論壇熱烈討論的議題。
2015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當前歐盟移民問題的背景與困境:人道或現實的爭辯
2015/10/30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自2011年起由於鄰近地區的戰亂開始,非法移民與難民從海、陸湧入歐洲地區,形成歐盟社會、經濟與文化等問題,2015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即就德國、義大利、中歐與東歐的國際遷移現象與歷史,探討歐盟國家在移民與難民議題所面臨之困境與挑戰。 本論壇於10月30日 (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本次主題為「當前歐盟移民問題的背景與困境:人道或現實的爭辯(The Current Immigration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nion: Humanity and Reality)」。本次論壇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張孟仁系主任(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任)、鄭得興助理教授(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苑舉正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擔任與談人,探討面臨難民問題的重點國家與區域,內容豐富。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歐盟在1985年簽署「申根協定」,同意逐步取消彼此邊境管制,形成歐盟國家間邊境管制上無疆界的背景;但今(2015)年截至10月止,已經有71萬政治庇護難民湧入歐盟境內,造成歐盟整體對難民容納量之衝擊,雖然歐盟國家間之整合力量開始正視非法移民在偷渡過程中的生命危險,但各國受到移民威脅程度並不相同,在政治庇護的議題上難以達成共識。 本次論壇學者指出,敘利亞難民潮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大規模的難民潮,在論壇中依序就歐洲聯盟推動共同移民政策的歷史發展與挑戰、沿革與法理基礎、歐盟移民政策的道德面與瑕疵面、歐盟移民特別峰會等進行剖析,並將針對難民議題探討其危機與地位,與歐盟目前各國政策的調和,並透過德國、義大利、中歐、東歐至整個歐盟國家之難民救助與政策進行區域性與整體性的探究。
2015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希臘債務危機與歐元區之挑戰
2015/09/18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夏季的歐洲除了難民潮形成歐盟社會與經濟的變數之外,希臘債務危機仍是歐元區需面對的問題,2015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即就金融、經濟層面探討歐洲面臨之挑戰,作為臺灣社會經濟發展之借鑑。 本論壇於9月18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本次主題為「希臘債務危機與歐元區之挑戰(The Greek Crisis and the Future of Euro Zone)暨臺灣歐盟研究新書發表會」。論壇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李顯峰副教授 (臺灣大學經濟系)、葉國俊副教授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李紀珠董事長 (臺灣金控)擔任與談人,探討之層面與深度實為豐富。 本次論壇後緊接著進行新書發表,由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策劃,臺大出版中心出版之新書「歐洲聯盟的全球角色」,邀請叢書主編蘇宏達教授 (臺灣大學政治系,兼臺灣歐盟中心主任) 、湯世鑄總編輯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與專書主編張亞中教授 (臺灣大學政治系)出席本次論壇暨新書發表會。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開始時指出,最近歐洲面對的敘利亞難民遷徙潮、德國總理在各國媒體中的評價,以及希臘債務與希臘政府的情勢,都瞬息萬變,若透過媒體觀察需要留意資訊的面向是否夠廣,同時,本論壇也嘗試由更寬廣的視角與理性、中道的訴求觀察目前歐元區面臨的挑戰。 本次論壇學者針對希臘債務危機概況、希臘國內進行紓困公投之原因與影響,以及希臘未來發展對臺灣的啟示等面向進行分析;另外,也針對歐元區設立之歐元區銀行同盟監理角度,觀察目前希臘債務危機,確已減緩歐元區的經濟成長,並且分析歐洲地區各國銀行體系之體質,由歐洲銀行同盟的構建、成員、行政、法律等環節,剖析歐元區銀行同盟監理以及歐盟所面對的挑戰。臺灣金控李紀珠董事長就本次論文發表人之內容,分析目前歐元區現況。她指出,目前希臘債務協商後,需要藉由擴張公共與基礎建設來提升希臘的經濟成長,並且落實歐元區競爭力強、弱國家間的財政平衡配套措施。
2015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歐洲聯盟的高等教育政策:臺灣的觀察與借鏡
2015/06/26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中指出,歐洲聯盟致力高等教育整合已有25年,目前歐盟47國參與之「波隆納進程」(Bolonga Process),於2010年建構歐洲高等教育區(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HEA),同年3月歐洲執委會亦公布「邁向2020的歐洲:建構智慧、永續且開放的成長策略」,中更強調教育與職訓在歐盟提升競爭力的策略中有其重要地位。張教授認為,臺灣高等教育制度與政策,將影響國家未來發展,需注重高教資源的取得與分配、品質管控,更因應國家未來發展,高等教育也應回應就業市場需求、平衡區域與城鄉差距,並累積跨校整合與國際合作的能量。 論壇中學者針對法國、波蘭、英國以及義大利的高等教育政策之歷史與現況、機會與挑戰,以及該國與歐盟之高等教育區與高等教育政策間的關連性,進行掃瞄與剖析。學者們認為,國家之重要責任在於:引領高等教育的研究發展、重視學生就業環境與職涯輔導、高等教育運作的民主化與多方參與,同時也應將教學成本應在高等教育經費有固定比例的保護,避免因為市場化的需求,而犧牲教學,歐洲的部分國家發生高等教育師資與學生出走,以及為了研究資源而犧牲教學品質等情形。同時,也應取法歐盟在走向國際化,向海外富裕國家的學生招手,值得臺灣借鏡與思考。教育部楊敏玲司長也針對目前臺灣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相關策略進行介紹,包括加強對歐洲的教育經貿綱領、雙聯學制、公費留考與定期參與歐洲國際教育學會年會等項目。本論壇的末了,與會學者也向教育部請命,相對於離市場較近的理工科學生,希望教育部更加重視人文與社會學科高等教育資源的平衡。
2015年第2次臺灣歐盟論壇-歐洲聯盟2014年年度報告之評析:持續或轉變
2015/05/08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臺灣歐盟論壇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本次主題為「歐洲聯盟2014年年度報告之評析:持續或轉變」(General Report on the Activit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4)。論壇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洪德欽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所)、陳勁講座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擔任與談人,並邀請葉國俊副教授(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盧倩儀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沈玄池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發表論文,內容豐富、討論熱烈。 張台麟教授在本次論壇中指出,針對歐盟2014年年度報告內容,學者提供豐富且即時之資料,除了回顧歐盟的民主發展、公民權、經貿、歐元區發展、對外關係等議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報告中也提及中臺兩岸關係,以及歐盟與臺灣間的經濟、科技合作關係。 論壇中學者針對歐盟經濟治理、財政同盟、歐洲中央銀行、債務危機與紓困機制等議題進行分析;同時,也針對希臘、英國在歐元區的去留提出看法;學者特別針對歐洲、美國與世界的財富分配與貧富差距等現象,進行歷史數據趨勢分析,並提出全球人口財富比例差距將持續擴大的警訊。此外,學者對於歐盟的對外關係,包括中國、美國的投資貿易協定進行焦點討論。在論壇最後的互動交流,學者與產業界人士也以歐洲、臺灣觀點,提出回應供大家思考,包括我國若朝與歐盟進行合作的目標下,所需採取的途徑與邏輯;以及觀察歐債危機的情況,對於我國政府舉債金額逐年升高,提出反省與警示,認為政府在舉債政策之中必須要嚴守財政紀律;同時也針對歐盟對外的投資貿易夥伴談判(TTIP)的結果,反省目前在歐盟經濟發展談判的過程中,是否在政治與經濟發展的趨向下,政經力量已經逾越了民意,使民主與公民權在談判過程中必須屈居二線,值得深思與觀察。
2015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歐洲聯盟的新人與新政:危機或是轉機?
2015/03/06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開春後的2015年第1次臺灣歐盟論壇於3月6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本次主題為「歐洲聯盟的新人與新政:危機或是轉機?」(The New Leadership of the European Union: Crisis or Opportunities?),本次邀請之學者專家雲集,論壇內容精彩,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由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趙竹成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鄭欽模助理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林子立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依序發表論文,並由謝俊得大使(外交部禮賓處)、苑舉正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與談,內容豐富、討論熱烈。 張台麟教授首先發表他對2015年歐洲聯盟的回顧與展望,分析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改選影響,使策略發展與走勢偏向謹慎與保守,歐盟執委會新人新政也帶著人民對於新領導團隊的期望,與當前歐盟面臨的棘手問題等議題。 本次論壇中,歐洲研究學者與外交領域資深代表提供豐富資料,探討範圍包括歐債危機、歐盟會員國(希臘)退出的政策方向,剖析烏克蘭危機將導致歐盟與俄羅斯間的關係的變化,並由新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Franciszek Tusk)被寄予厚望妥善處理烏克蘭危機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此外,藉由英國觀點與角色,分析該國對於歐盟事務的關注或疏離趨向,最後並由日前外駐歐美的謝俊得大使(外交部禮賓處)以及苑舉正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與談。謝俊得代表指出,歐盟面臨的恐怖主義等國際問題以及對俄羅斯的同盟關係,更需要與北約組織、美國在領導上需要集體合作,苑舉正教授則再次強調歐盟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國際官僚組織,他對希臘退出歐盟後的未來的發展持正面的態度。
2014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歐洲聯盟食品安全的制度與管理:經驗與借鏡
2014/11/28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食品安全依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簡稱 WHO) 的定義,是指 “食品中的毒素、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因此隱含食品中不得存有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物質,並為確保此一目標所採取的各種管理方法及措施。食品安全乃大眾消費及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要問題。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微生物類有害物質、化學性有害物質、食源性疾病細菌及新興技術等項目。WHO 針對全球食品安全策略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改進風險評估方法、創建評估新技術產品安全的方法、加強 WHO 在法典或規則中的科學及公共衛生作用、加強關於危險因素的交流及宣導、增進國際協調合作,以及加強開發中國家食品安全的能力建構等項目。
目前在
1/2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跳轉至:
最新消息詳見國圖官網
活動訊息詳見國圖官網
全國大專院校愛國歌曲合唱選集:第一集
段九餘書畫展
最偉大的聲音(二)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